ARTICLE
31 October 2025

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新《仲裁法》有关"仲裁地"的解读

JT
Beijing Jincheng Tongda & Neal Law Firm

Contributor

Beijing Jincheng Tongda & Neal Law Firm (JT&N) is a large full-service law firm founded in 1992 and headquartered in Beijing.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partnership-model law firms in China. To date, JT&N has strategically expanded its footprint across key region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d overseas offices in Hong Kong, Tokyo, and Singapore.
2025年9月12日,新《仲裁法》颁布,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China Litigation, Mediation & Arbitration
Guo Shuai’s articles from Beijing Jincheng Tongda & Neal Law Firm are most popular:
  • within Litigation and Mediation & Arbitration topic(s)
  • in United States
Beijing Jincheng Tongda & Neal Law Firm are most popular:
  • within Litigation, Mediation & Arbitration, Criminal Law and Antitrust/Competition Law topic(s)

摘要:

2025年9月12日,新《仲裁法》颁布,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仲裁法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在新《仲裁法》的诸多亮点中,增设"仲裁地"制度影响重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理清仲裁地与开庭地、仲裁机构所在地之不同,分析仲裁地规则的确定方式,明确仲裁地决定裁决的籍属、决定司法管辖法院、仲裁地法为仲裁程序适用法等多种法律意义,以期为商事交易如何约定仲裁地提供有益建议。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仲裁法("新《仲裁法》"),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仲裁法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 1。在新《仲裁法》的诸多亮点中,增设"仲裁地"制度影响重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结合新《仲裁法》的规定,浅析仲裁地制度的理解与应用,力争为市场主体提供有益建议。

一、仲裁地规则

新《仲裁法》第八十一条: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仲裁地。除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适用法另有约定外,以仲裁地作为仲裁程序的适用法及司法管辖法院的确定依据。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当事人对仲裁地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根据当事人约定的仲裁规则确定仲裁地;仲裁规则没有规定的,由仲裁庭根据案件情况,按照便利争议解决的原则确定仲裁地。

二、理解与适用

1. 仲裁地与开庭地、仲裁机构所在地

仲裁地(Seat of Arbitration)是法律概念,是虚拟地点。开庭地(Venue)是实际进行庭审的地理位置,仅为方便开庭,无实质法律意义。仲裁机构所在地是仲裁机构的注册或办公地点,新《仲裁法》引入仲裁地后,仲裁机构所在地意义已经全面弱化。

2. 当事人协议优先原则

第八十一条明确确立"当事人协议优先"的根本原则,赋予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自由约定仲裁地的权利,约定仲裁地区别于仲裁机构所在地、庭审地点、裁决作出物理地点,打破传统"机构与地点绑定"模式。除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适用法另有约定外,仲裁地直接成为"仲裁程序适用法"与"司法管辖法院"的法定确定依据,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这一规则使仲裁地的核心地位上升为法律强制规范,全面与国际接轨。

3. 缺位时的递进确定机制

针对当事人对仲裁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形,第八十一条确立"规则优先,仲裁庭裁量"的双层递进机制,替代原有的"机构裁量"模式,更契合国际通行实践:

第一顺位:依约定的仲裁规则确定:若当事人已明确仲裁规则,直接按规则条款确定仲裁地。例如约定适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可依据第7条 2确定,仲裁机构所在地为仲裁地;适用《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27条 3的,仲裁机构所在地为仲裁地。再如约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的,按规则第18条 4由仲裁庭根据案情确定仲裁地;适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的,按第36条 5由仲裁庭确定。

第二顺位:仲裁庭依便利原则裁量:仲裁规则未作规定的,由仲裁庭结合"便利争议解决"核心原则确定,实践中具体考量主要有三类因素:

· 证据集中地:仲裁地的确定应有利于证据的收集与核查。例如,若争议涉及运输、仓储、港口作业等,选定船舶卸货港或货物存放地为仲裁地,可使运输单证、仓储记录、港口操作资料易于调取,从而降低程序成本并提升事实查明效率;

· 执行可行性:优先选择被申请人主要财产所在地,仲裁裁决的生效与执行是仲裁地选择的重要考虑。优先选择被申请人主要财产所在地、或其在该地具有资产或业务存在的地方,可提高裁决后的执行可能性与经济性。

· 程序效率性:仲裁庭还可优先选择与争议所在地域制度或实务环节衔接良好的地理或制度位置。例如,若纠纷发生在某自贸区、跨境投资区或特殊经济区,选定该区域所在地作为仲裁地,有利于适用当地特殊规则、调动地方资源、减少程序障碍,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6

三、仲裁地的意义

1. 仲裁地决定裁决的籍属

仲裁地直接决定裁决的籍属。仲裁地在北京的,则裁决是国内裁决;仲裁地在香港的,则裁决是香港裁决;仲裁地是新加坡的,则裁决是新加坡裁决。裁决的籍属,直接影响裁决的执行方式。

202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第100条:"境外仲裁机构以我国内地为仲裁地作出的仲裁裁决,应当视为我国内地的涉外仲裁裁决。当事人向仲裁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仲裁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三批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9美国布兰特伍德工业有限公司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中,明确国际商会仲裁委员会在仲裁地中国广州作出的裁决视为中国的涉外仲裁裁决,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按《纽约公约》处理 7。简言之,"境外仲裁机构+中国仲裁地"属于中国涉外仲裁裁决,可直接申请执行;"国内仲裁机构+境外仲裁地"属于外国仲裁裁决,需要通过承认可和执行。

2. 仲裁地法为仲裁程序适用法

当事人未特别约定时,仲裁程序有效性的全部判断均依仲裁地法。例如,仲裁为中国的,自动适用中国《仲裁法》;仲裁地为英国的,自动适用《1996年仲裁法》中证据披露、仲裁员责任豁免的强制性规定;仲裁地为香港的,自动适用《香港仲裁条例》 8

新《仲裁法》第八十一条明确规定,"除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适用法另有约定外,以仲裁地作为仲裁程序的适用法及司法管辖法院的确定依据"。该条款通过 "除...... 另有约定外" 的表述,清晰赋予了当事人协议选择仲裁程序适用法的权利,打破了仲裁程序法与仲裁地法的必然绑定关系。

3. 仲裁地决定司法管辖权

仲裁地法院通常对裁决拥有撤裁管辖权。如仲裁地为香港的裁决,仅香港高等法院有权受理撤裁申请;仲裁地为北京的,由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由标的物所在地或被申请人住所地法院管辖,需同时符合仲裁地和执行地的程序性要求。 9 UNCITRAL《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7H条规定,当事人若在外国法院申请执行仲裁地裁决或保全措施,应满足仲裁地法与执行地法院的程序性要求。 10

4. 仲裁地是仲裁协议适用法律的重要连接因素

仲裁地是仲裁协议适用法律的重要连接因素。例如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八条规定"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法律。"

四、实务建议

1. 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仲裁地

示范条款: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某某机构】,按照申请仲裁时【某某机构】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为【北京】,仲裁语言为【中文】。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 选择仲裁友好型仲裁地

实践中起草合同时,综合考虑成本费用、司法协助及监督效果等因素,优先选择仲裁友好型的仲裁地。

3. 综合考虑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体系

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三种,第一是主合同的适用法律(判断主合同实体纠纷),第二种是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判断仲裁协议的效力,通常与主合同一致),第三种是仲裁程序法(协助与监督仲裁程序,与仲裁地密切相关)。因此,在企业跨境交易中,要统筹考虑三种法律体系,选择最优组合,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Footnotes

1 参见https://www.moj.gov.cn/pub/sfbgw/sfbxwfbhzb/2025nsfbfbh/acf20250925/ 司法部举行新修订的仲裁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2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七条 仲裁地

(一)当事人对仲裁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当事人对仲裁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以管理案件的仲裁委员会或其分会 / 仲裁中心所在地为仲裁地;仲裁委员会也可视案件的具体情形确定其他地点为仲裁地。

(三)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3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二十七条 仲裁地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本会所在地为仲裁地。本会也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其他地点为仲裁地。

(二)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4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第18条

If the parties have not previously agreed on the seat of arbitration, the arbitral tribunal shall determine the seat of arbitration having regard to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The award shall be considered as being made at the seat of arbitration..

The arbitral tribunal may meet at any place it deems appropriate for the purpose of deliberating. Unless otherwise agreed by the parties, the arbitral tribunal may also meet at any place it deems appropriate for any other purpose, including for the purposes of holding hearings.

5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第36条

The parties may agree on the seat of the arbitration. Failing such an agreement, the Tribunal shall determine the seat of arbitration..

6 参见A Oduwole:《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Choice of Seat of Arbitr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载于UI Law Journal Vol. 11

7 参见官网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47711.html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案涉裁决系外国仲裁机构在我国内地作出的仲裁裁决,可以视为我国涉外仲裁裁决。被申请人不履行裁决的,布兰特伍德公司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规定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布兰特伍德公司依据《纽约公约》或《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申请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法律依据显属错误,故裁定终结审查。布兰特伍德公司可依法另行提起执行申请。

8 参见杨玲:《仲裁地与开庭地: 理解与误解》,载于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商法》2023年11月刊及微信公众号(CBLJINSIGHT)。

9 参见Gary Bor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3rd ed. (2021), Vol. II, p. 2510:"Where interim measures are sought outside the seat, the applicant must comply with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both the seat and the enforcing jurisdiction to ensure enforceability."

10 UNCITRAL《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7H条Article 17H —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rim measures

An interim measure issued by an arbitral tribunal shall be recognized as binding and, unless otherwise provided by the court, enforced upon application to the competent court, subject to compliance with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the enforcing jurisdiction.

点击下载完整版《跨境争议解决刊物》第38期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Mondaq uses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set out in our Privacy Policy.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