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规转化为机遇
随着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IP)侵权风险日益增大。尽管许多假冒产品以不道德的方式用极低的成本制造,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欧盟知识产权局(EIPO)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间,约54%的进口假冒和盗版产品流向明知并有意购买假货的消费者。许多消费者不再追求经久耐用的商品,而是购买穿几次就扔的廉价衣物,这正中那些通过售假牟利的商家下怀。
此外,仿冒者的造假技术已十分高超,假冒产品和正品几乎难以区分——欧盟知识产权局(EIPO)的报告指出,2017年至2019年间,46%的进口假冒产品售出时,消费者并不知晓产品是假货。现在,造假者还会利用更高明的手段来蒙骗消费者,比如伪装成真正的品牌,并自己搭建销售渠道。
生产和处置假冒产品伴随着诸多生态风险。由于缺乏监管,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很可能涉及有毒染料和有害部件的使用,进而引发空气与水污染。处置这类产品可能涉及在卫生条件极差且无防护措施的露天填埋场非法倾倒危险化学品,引发环境风险,这类处置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因为有毒渗滤液的泄漏会污染土壤、地下水以及内陆和沿海水道。
欧盟层面一直在积极推动应对产品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挑战。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提案》,该提案旨在通过为 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产品(食品和饲料等少数产品除外)设定特定要求,构建一个促进可持续产品发展的框架。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对有害物质的使用设定了限制,旨在减少其使用量。该法规还推广节能产品,并鼓励可持续产品设计。鉴于欧盟境内超过四分之三的潜在危险假冒产品是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的,这一法规将对这类产品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提案,只有持有 数字产品护照( DPP)即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数字身份标识的商品,方可在欧盟市场销售。预计将于明年推出的数字产品护照,将存储相关信息以支持产品的可持续性、促进产品的循环利用并强化合规性。这意味着产品将标注其环境影响相关数据。这些信息可通过电子方式获取,便于消费者、制造商及监管机构在可持续性、循环利用及合规方面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数字产品护照(DPP)中应包含的信息将由欧盟委员会在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密切协商后确定,且会因具体产品而异。这些信息可能包括:
- 产品技术性能
- 材料及其来源
- 维修说明
- 可回收利用性
-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的目标是帮助消费者和企业在购买产品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将数字产品护照(DPP)作为该法规的一部分加以实施,还能加大假冒产品在网上销售的难度,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可持续生产:
- 为产品赋予可追溯的唯一标识。
- 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对环境影响的透明度。
- 助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做出明智选择。
- 促进产品维修与回收利用。
尽管遵守《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对许多企业而言意味着需要进行耗时的调整,但是这对于环境保护和自身公司的发展均有益处。将正品纳入符合ESPR体系,可以加大造假和售假活动的难度,企业可以因此获得竞争优势。未来,欧盟海关将如何利用该法规对进口产品的数字产品护照(DPP)的真实性进行自动核查,以及这将如何影响假冒产品的整体管控,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应对假冒问题既耗费资金又充满挑战,若企业应对不力,可能不得不诉诸法庭。除了通过专利和商标注册等保护知识产权,企业通过遵守《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并为产品创建数字产品护照(DPP),也可作为打击假冒产品一种手段。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是所有向欧盟市场销售产品的企业都需确保遵守的规则。企业首先要了解该法规,对《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明确适用于自身产品的具体要求。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应已完成了初步了解,开始审查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流程,并评估自身的数字化水平。
鉴于企业不久后就必须面对《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主动适应变化越早越好。企业应将ESPR视为提升产品吸引力、强化品牌形象的契机,而非又一个商业挑战。积极拥抱ESPR,企业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