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United States
在关税壁垒日益增高、国际市场愈发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中国车企正站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十字路口。如何在高压竞争中保持优势,并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成为了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命题。
艾睿铂AlixPartners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Dr. Stephen Dyer戴加辉博士在近期的访谈中,就以上热点问题分享了他的见解。
“新运营模式”掀起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效率革命
过去四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如今,众多传统国际车企将目光投向中国,渴望学习中国新能源车新势力所开创的“新运营模式”。
借助新运营模式,中国新势力车企的运营效率有了革命性的提升:
- 开发周期减半:将传统的40多个月压缩至20个月左右。
- 成本显著降低:实现了约30%的成本降低,相当于传统车企成本的七折。
- 投资效率提升:开发投资仅为传统车企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这一革命性成果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展出的三大关键能力:
- 敏捷开发模式:借鉴互联网思维,将软件与硬件开发并行处理,仅在关键节点进行集成测试,并大量采用数字化模拟,从而大幅提升软件迭代的速度,使其不再受制于较慢的硬件开发周期。
- 高效的决策机制:项目负责人及跨职能底层团队被赋予更大的决策权,打破了传统层级汇报的壁垒,确保了开发速度。
- 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在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汽车时代,晚上市意味着技术的落后。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新势力车企更愿意承担风险,例如,在产品未完全验证前便推向市场。而对于软件的瑕疵或功能缺失,可以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进行快速修复与迭代。这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灵活性和生命力。
从“出口”到“本地化深耕”,海外扩张未来可期
根据艾睿铂AlixPartners《2025全球汽车展望》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有望翻倍。戴博士强调,在这场激烈的出海竞赛中,中国车企应该关注三个成功要素:
-
谦虚学习,适应本地
深入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的客户需求、运营模式及劳工规则是成功的前提。 -
坚守核心竞争力
不能忘记中国车企最初赖以成功的基石是卓越的性价比、领先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出众的造型与内饰舒适度。将这些固有优势与本地化运营相结合,才能形成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
践行“在哪里销售,就在哪里生产”
出口只是第一步。从长远看,实现本地化生产是规避汇率波动、物流成本及关税风险的根本之道,这也是汽车行业的普遍规律。
中国车企的下一步:解决差异化问题
“希望中国车企可以找到他们不可复制、可持续的、差异化的卖点。” ——艾睿铂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Dr. Stephen Dyer 戴加辉博士
他认为,在当前中国市场上百家电动车品牌的激烈同质化竞争中,单纯依靠性价比、智能化、造型等功能性卖点已难以为继。中国车企的下一步,必须是寻找差异化卖点。
“这个卖点需要超越技术与功能,深入到情感层面,” 戴博士总结道,“企业需要思考如何与客户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无论是通过挖掘创始人的故事、品牌的历史背景,还是独特的品牌价值主张,目标都是建立一个让客户信赖、热爱,并视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强势品牌。”
如果能将这种情感连接与原有的功能性优势相结合,这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舞台上走向持续成功的不二路径。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