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18 September 2019

"一带一路"下的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逆势中增长,

TG
TMF Group BV

Contributor

TMF Group BV logo
TMF Group experts work from 120 offices in 80+ jurisdictions, making sure that complex administrative tasks are done right and on time. From legal set-up and oversight to regulatory filings, accounting, tax and payroll, we look after our clients’ administrative burdens so they can focus on their businesses.
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改变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形态:大数据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对精准医疗不断探索,非传统医疗企业也纷纷
Singapore Food, Drugs,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一带一路"下的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逆势中增长,中企可在新提升国际化能力

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改变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形态:大数据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对精准医疗不断探索,非传统医疗企业也纷纷尝试打破医疗行业边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疗法,令生物医药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坐拥亚洲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集群之一的新加坡,凭借其强大的数码科技实力和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态体系,不断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素有亚洲临床研究和试验管理活动中心的美誉。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医药产业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2019年上半年,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在制造业走低的态势下势如破竹,达到了9.6%的逆势增长。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众多跨国生物企业纷纷在此布局发展。

中国医药企业掀起国际化浪潮,新加坡可作为其国际发展的大本营

新加坡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经济发展局成立生物技术投资风险基金,开始关注生物医药业并向其投资;进入21世纪,在生物科技行业积淀已久的新加坡将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产业,政府予以重点扶持,不断推出如"RIE2020"(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计划)、医药创新计划(PIPS)等鼓励性政策推动行业发展。自2014年起,新加坡政府还与制药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能。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还会为外商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优惠政策支持,帮助其搭建伙伴关系,保障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在新加坡顺利发展。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形成医疗制药相关的三大园区,即以医院为中心的诺维娜健康城(Health city Novena)、以科研为中心的维一科技城(one-north)和以医药制造企业为中心的大士生物医药园,覆盖临床需求、研发转化、生产制造三个环节。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定位进驻园区,享受到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专业的服务支持,帮助生物医药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目前,新加坡有超过50家医药工厂和300多家生物科技和医疗科技企业。全球顶级生物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默克(MSD)、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罗氏制药(Roche)、赛诺菲(Sanofi)、艾伯维(AbbVie)、安进(Amgen)都将全球制造中心设立在新加坡。

当前,中国领先的医药企业纷纷掀起国际化发展的浪潮,到新加坡享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先进的基础设施、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为中国医药企业提供了迈向国际化的起点。同时,搭建与新加坡的关键机构、新型生物科技企业、临床研究组织合作平台,可以加速在新加坡的资产落地。有意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的生物医药企业,还可享受低至15%的企业税收优惠。以来自中国江苏的开放式生物技术平台药明生物为例,药明生物选择在新加坡打响其亚洲地区海外生产的第一枪,计划投资8,000万新币(约合3.8亿人民币),在新加坡设立现代化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6亿人口市场的蛋糕滋味各不相同,医药企业应做好长期投资准备

尽管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看到了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但东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行业制度和监管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想要进入东南亚多达6亿人口的新兴市场仍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挑战。若要取得成功,企业需要根据各个市场的特点进行规划,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进入新加坡市场时,企业须通过BizFile+系统在新加坡商业注册局(ACRA)进行线上注册,并依照新加坡《公司法》指派至少一名董事在新加坡境内居留。随着共同申报准则(CRS)在2018年9月起实施,在新加坡新设立的医药企业将被纳入CRS分级体系,并对公司控制人和提名股东进行登记。此外,设立企业账户、纳税、为中籍工作人员解决工作签证问题、为特定进口货品申请进口许可证,均对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进驻新加坡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

对于想要以新加坡为起点展开区域拓展的中资医药企业而言,若要充分遵守当地的文化和法律法规,与当地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携手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可避免走弯路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TMF Group 作为领先的全球高价值商业服务提供商和国际拓展专家,在全球80多个司法管辖区有7,800多名本地专家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提供支持。从公司设立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再到会计管理和企业税务管理等一站式服务,TMF Group提供全程中文专家对接,提高语言交流的便利性,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如果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作为开拓其他海外市场的区域总部,客户只需与TMF Group一家合作伙伴联络,即可利用其全球化布局的优势去处理多个地区事务,大幅降低沟通和管理成本,同时实现全球化业务管理的操作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新经贸合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目前,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22.7%,在新的中资企业数量已超过7,500家。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的地缘优势、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将其作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跳板",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针对欲在东盟开设业务和推行区域拓展策略的中国企业,TMF Group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联合发布了《中国跨境投资:取道新加坡,开拓东盟市场发展机遇》白皮书。该报告重点分享了中资企业应如何通过新加坡,以在庞大的东盟市场获益。如感兴趣,欢迎点击此处下载阅读。若您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方面有任何疑问,也欢迎联系我们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Mondaq uses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set out in our Privacy Policy.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