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中国企业正通过亚马逊、全球速卖通、拼多多海外版Temu以及eBay等国际平台,将版图扩展至全球各地。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总额飙升至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值得一提的是,在占据美国电商市场半壁江山的亚马逊平台上,2023年中国卖家在顶级卖家中的占比超过了59%(若计入香港地区,则该比例超过63%)。相较之下,美国本土卖家占比不足35%,而中美以外的卖家更是占比不到2%。
在这一背景下,所谓的“附表A”诉讼——一种近年来在美国频繁发起、针对众多在线商家的知识产权诉讼,却成为悬于中国出海电商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得益于美国相关的法律制度,附表A诉讼使得部分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意外之财,而这背后,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卖家的权益被侵犯、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现实。
A. 什么是“附表A”诉讼?
“附表A”是指原告在诉状后附上的密封附件,该附件列明所有被告。附表A诉讼使得作为原告的合法知识产权所有者能够以知识产权侵权为案由,针对众多被告提起单一诉讼,而非逐一起诉。附表A诉讼成为美国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向侵权者和伪造者主张侵权赔偿的一项经济高效的工具。2023年,美国联邦法院受理了3,892起商标案件,仅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就受理了851起。其中多数为涉及商标侵权的附表A案件,众多中国电商商家被牵涉进此类诉讼中。
B. 附表A诉讼程序概览
附表A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起诉与密封附件:原告提交起诉状,并附上列有被告名单的密封附件(即附表A)。
临时限制令(TRO):原告会请求法院对被告发出单方面临时限制令(即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简称TRO)。一旦获得TRO,原告可以凭借该文件要求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冻结被告商家的账户。
和解与延长TRO:原告会向已被冻结账户并急于恢复的被告商家提出和解方案。同时,原告会争取延长TRO的有效期并同时向法院申请签发临时禁令(即Preliminary Injunctive Order,简称PIO),以使被告在更长时间内无法经营其电商账户。在此情况下,一些商家可能会选择和解以期从被告名单中撤除,而另一些商家则可能拒不理会直至诉讼结束。
缺席判决:若被告未应诉,美国法院通常会仅凭原告诉请作出缺席判决。原告随后可以基于判决向未出庭且未达成和解的被告索取巨额赔偿。
关键节点详解:
- 密封动议:原告向法院提交一份动议,请求将附表A密封,以防止侵权者采取隐藏证据等行动。这也直接导致被告电商无法在账户被冻结前及时知晓涉诉情况。
- 临时限制令(TRO)和临时禁令(PIO):TRO和PIO是两种不同的审前命令,它们均旨在防止原告遭受即将发生且无法弥补的损害。TRO可以在不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情况下发出,有效期通常不超过28天;PIO在被告已被通知且法院认为原告可能胜诉时发出,其效力可能延及整个诉讼全程。
- 缺席判决:美国法院采用“对抗制”,这意味着各方必须积极争取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如果被告从未出庭或未能提出抗辩或辩护,法院很可能仅凭原告诉请作出缺席判决。
C. 中国电商的困境和挑战
面对附表A诉讼,被诉的中国电商商家,尤其是其中占据多数的小微型企业,已遭遇重重困境。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诉讼费用,还要克服文化差异、法律体系陌生、语言障碍和时区差异等挑战。账户一旦被冻结,这些依赖现金流的商家就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如果TRO延长或转为PIO,情况将更加严峻,许多商家可能不得不接受缺席判决或支付高额和解金或赔偿金。
数据统计显示,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约80%的附表A诉讼的被告选择接受缺席判决(69%)或和解(10%),以尽快恢复业务,而非选择为了其合法权益而进行斗争。尽管很多被告电商未必构成侵权,但旷日持久的诉讼程序和极为昂贵的法律成本却成了电商被告不可承受之重。
D. 中国商家的应对策略
面对附表A诉讼,中国电商并非无计可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维护自身的权益:
治标之道
- 密切关注附表A案件:定期浏览美国联邦法院的公开案件信息网站,关注与自身产品相关的附表A案件动态和媒体报道。一旦发现同类产品被诉,立即进行详细查询,了解案件细节和原告诉求,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 立即寻求法律建议:积极了解附表A案件相关的法律问题,积累法律资源,一旦被诉,迅速联系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预判法律风险和后果,评估和制定应对方案。律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帮助商家判断是否侵权以及如何应对。
- 探寻和评估反制措施:与律师团队合作,分析案件中的法律漏洞或不合理之处,探讨是否有反诉或抗辩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 理性应对各诉讼程序:严格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的时限要求,及时答辩或申请延期答辩。避免错过任何法定时限,确保自身权益不受影响。
- 制定妥善的和解策略:即便在迫切需要解除电商账户冻结措施的情况下,和解也并非唯一破局之道。但如果选择和解,也应与律师共同制定合理的和解方案,尽量争取最低的赔偿金额或有利的和解条件,避免因和解而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切勿病急之下盲信盲从。
- 寻求外部援助:联系行业协会或商会,了解是否有相关的援助项目或经验分享。同时,可以考虑与其他被诉商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诉讼,分摊成本和风险。
治本之道
- 积极在出海目标国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在进入海外市场前,提前在目标国家或地区注册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确保自身产品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因侵权而被诉。
- 出海前进行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排查: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排查。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确保产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 被诉后,寻求外援,整合资源:在被诉后,积极寻求外部法律援助,整合各方资源,包括律师团队、知识产权专家、行业协会等,共同应对诉讼。在理性评估基础上,积极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挑战附表A诉讼的合法性:与律师团队合作,深入研究附表A诉讼的法律依据和程序,寻找其可能存在的合法性问题。通过法律途径,推动法院作出否定附表A诉讼合法性的判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商家的被动局面。
- 寻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供的支持政策。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台了支持出海企业海外维权的政策。在上海,根据《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项目,可以申请获得20万至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基金,为出海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行业协会也会定期举办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结论
附表A诉讼对中国跨境电商商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商家的正常经营,还可能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商家必须采取多层次的应对策略,既要通过治标的方法缓解当前的困境,又要通过治本的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也是商家应对附表A诉讼的重要保障。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