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消息吸引了包括知识产权界人士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注意。
复旦大学高级闪存技术
消息1:根据《观察者网》报道 1,《中国科学报》消息,复旦大学教授周鹏、青年研究员刘春森团队,研制的"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颠覆现有闪存技术路径,突破了信息存取速度极限,能够满足人工智能(AI)对极高算力和能效的要求,助力AI大模型极速运行。
此外,复旦大学官网披露 2,与上述技术相关的论文于北京时间4月16日晚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据此研制的皮秒闪存器件的擦写速度闯入亚1纳秒大关(400皮秒) 3,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性能超越同技术节点下世界最快的易失性存储SRAM技术。
从复旦大学官网可见,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团队现有十人,深入此方向已长达至少十年,在此次Nature论文之前,已经有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等期刊上,可谓"成果斐然"。
美国饺子外观设计专利
消息2:据《观察者网》等多方面消息 4,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英文译名: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下称"CJ公司")在美国申请的名称为"饺子"(Dumpling)的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授权,其美国外观设计专利号为US D1,069,319S,其美国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日为2023年2月24日,保护期为此后15年,该外观设计专利首页如下:
CJ公司"抢注"饺子(Dumpling)的外观设计专利并获得授权之后,网上是"一片哗然",还有人将其与中韩、中美关系上引申。在我看来,其实抢注饺子的Design Patent可能与二、三十年前我国诸多知名商标被"抢注"类似,就是一个商业行为,与国与国之间关系相关性不大。当然,若想要使这个"Dumpling Design Patent"(以下简写DDP)无效或不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方说我们需要列出证据表明在欧洲、在亚洲很多地方都有用面皮裹着馅做出来的就像此DDP样的食品;相关证据如书证、视频什么的,可能越多越好;当然,经过上述努力,是否能实现将此美国DDP宣告无效,也还属未定,若不能无效,可能还要考虑回避此DDP。经检索,除了此DDP外,其尚有日本同族外观设计注册JP1777186S、JP1772156S和JP1778249S 5,所以还需要考虑是否请求将其相关日本外观设计注册也同时宣告无效。考虑到CJ公司继续申请饺子外观设计权利的可能性,还否需要考虑将饺子"申遗"......等等。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
消息1与消息2结合起来看,相比CJ公司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等知识产权(IP) 6的"重视"和"执着"——仅一个DDP就在美国、日本申请并获得4件外观设计权利(美国:Design Patent/日本:意匠),复旦大学团队的创新虽然看起来更加"高、大、上" 7,但是他们对于IP的重视程度似乎还没有CJ公司高——从专利数据库里检索看到,虽然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已经发表了数篇论文,但是自2015年迄今,有且仅有一篇周鹏与刘春森共同作为发明人的授权发明专利,即CN107665894B号中国专利,发明名称: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半浮栅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处于"全球化"时代,但是专利保护(当然也包括商标权等其它IP)还是有地域限制的。授权中国专利的保护范围扩展不到国境线之外,授权美国专利、日本专利、韩国专利等的保护范围也扩展不到美国、日本、韩国各自的国境以外。欧洲专利申请虽然可以获得欧洲专利局授权,但是授权的欧洲专利要行使专利权,也需要在其各个签约国内"生效"之后,才可以用于维权。这也就是为什么CJ公司要在美国和日本要分别申请"饺子"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注册的缘故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现在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作为共同发明人名下有1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也就是CN107665894B号中国专利(以下简称CN894B号专利),申请日2017年9月12日,授权公报日2020年4月28日。CN894B号专利所能够提供的保护仅限于中国境内。因为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即使想要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获得IP保护,也需要同时申请专利(包括短期专利等类似的知识产权)。
从我们大家了解的粗浅的计算机知识来说,这类存储器、闪存、内存什么的,最早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的,目前我国台湾省、韩国、美国和我国大陆产量比较大。虽然《中国科学报》、复旦大学等都说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团队成果显著,可能会如古人云那般"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我们应当看到,这类成果最终是要变成产品上市销售的,而这类上市销售的产品如果没有IP保护,或者仅仅在中国有IP保护,那么相关技术被美国、台湾省、韩国、日本的公司等拿去在国外免费使用就变成合法的了,甚至有可能未来会出现类似于"饺子"外观设计被韩国、日本、美国或台湾省的企业在国外抢注IP,反过来限制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团队或后续相关团队的技术在国外的市场开拓。
为何要说上面那些"废话",是因为存储器和/或半导体芯片生产厂家较知名的有:英特尔(Intel)、三星电子(Samsung)、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海思半导体(Hisilicon)、SK海力士(SK hynix)、西数(Western Digital)/闪迪(SanDisk)、东芝存储(Toshiba Memory)、金士顿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威刚科技(ADATA Technology)、创见信息(Transcend Information)、铠侠(KIOXIA)、台积电(TSMC)、中芯国际(SMIC)、普天(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思佳讯(Skyworks Solutions)、高通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博通公司(Broadcom Inc)等至少十几家——其中美国、韩国、日本、台湾省企业居多,我国国内企业较少(海思半导体、中芯国际、普天三家),实力不强,并无复旦大学下属或参与企业。
从论文数量看,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作出的科研成果此前已经多次发表在Nature系列子刊上,此次发表在Nature上的应该是更"宏大"的成果,显然如本文此前所总结的,"成果斐然"一点都不夸张。但是,成果如果要想落到实处,产业化应当是不可少的。为了未来的产业化,只用一篇中国专利作为基础应对全球化:美国、台湾省、韩国、日本的竞争对手以及向全球销售的竞争,在美国、台湾省、韩国、日本以及欧洲、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却没有任何IP布局,是适宜或准备充分的吗?
当然,由于专利申请到公开有长达十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差,初步检索也不能得出周教授、刘研究员自2017年以来对IP保护毫无作为的断言。作为一名知识产权人,虽然"饺子"(Dumpling)的美国外观设计专利貌似是个Jest,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仅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言,CJ公司在IP领域是"先行一步"、"做得比较好"的。希望分析中的被动局面不会发生在周教授、刘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头上。
Footnotes
1.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5_04_18_772709.shtml。
2. https://news.fudan.edu.cn/2025/0417/c4a145010/page.htm。
3. 在国家标准中,毫、厘、分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对相对于基本单位进行十进制缩小后的小数单位的国家标准名。此下的细分单位还有:微(1微=图片=1/1000毫)、纳(1纳=图片=1/1000微)、皮(1皮=图片=1/1000纳)、飞(1飞=0.1皮)和阿(1阿=等于0.1飞)等。我们从媒体常见的有"纳米"中的"纳"就是此意。文中所说的"亚1纳秒"就是小于1纳秒,其中1纳秒=秒,即1×10-9秒;1纳秒=1000皮秒,所以400皮秒=0.4纳秒。
4.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24817。
5. 具体外观设计尚不可见。
6. 知识产权,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其缩写为IP。常见的IP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植物新品种等。其中专利权在中国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美国没有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称为Utility Patent,外观设计专利称为Design Patent,植物专利称为Plant Patent, 商标权为Trademark,著作权为Copyright;在日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被分别称为"発明"、"実用新案"和"意匠",商标权为"商標権",著作权为"著作権";在德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被分别称为Patent、Gebrauchsmuster和Design,商标权为Markenrechte,著作权为Urheberrechte。
7. 创新本身无所谓"高低"之分,但是抢注本身并无创新,只是比较"低劣"商业手法。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