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3 October 2025

貨品買賣法律的現代化:英國與內地模式如何應對消費者的交貨風險

HS
Haldanes

Contributor

With over 45 years of hard-earned experience, Haldanes has become synonymous in Hong Kong and around the region with the multi-award-winning advice we provide. Our talented team have a reputation second to none for providing clients with the help they need, when they need it, across all practice areas.
在如今跨境電商與網購已成常態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愈發突顯。
Hong Kong Consumer Protection

在如今跨境電商與網購已成常態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愈發突顯。然而,當全球多個司法管轄區紛紛修訂法律以適應這些變化時,香港的貨品買賣法律體系仍停留在傳統框架,這可能使消費者面臨權益受損的風險。

香港的普通法源自英國,但將二者在消費者保護(尤其是風險轉移領域)的規定進行對比便會發現,兩地的保障程度存在差異。目前,香港可能需要對《貨物售賣條例》進行修訂,以與現代消費者權益保護標準接軌。

一、兩種法律體系的對比

香港有關貨品買賣的規定主要載於《貨品售賣條例》(香港律例第26章)中。該條例延續了傳統普通法的立場,其第22條明確將 "產權轉移" 與 "風險轉移" 直接掛鉤。這意味著,除非雙方另有約定,否則所有權轉移的那一刻,貨品損壞或滅失的風險也隨之轉移給買方,即便買方尚未實際佔有貨品。

這種規定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符合直覺且不公平的結果。例如,消費者線上購買某件特定化的商品並完成付款後,從法律層面而言,所有權可能在合同成立時就已轉移。若商品在後續運輸過程中受損,即便消費者從未實際接觸過該商品,也可能需要自行承擔這一風險。此時,消費者的救濟途徑可能是向承運人索賠,但這一過程對個人而言往往複雜、耗時且難以應對。

二、更符合現代需求的共識:以 "交貨" 為重心

英國意識到傳統法律框架在企業對消費者(B2C)交易中的固有不公平性,並制訂2015年《消費者權利法》(Consumer Rights Act 2015),改變了相關規則。根據該法第29條,在消費者合同中,風險不再與所有權掛鉤,而是由銷售商承擔,直至貨品被消費者實際佔有。這一簡潔明確的規則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強有力的保護。

這種面向消費者的風險模式並非英國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也採取了類似立場,將 "貨品實際交付給消費者" 置於優先地位。內地的法律原則是:動產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儘管當事人可通過約定另行確定所有權轉移時間,但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事宜中,法律通常傾向于維護消費者利益。

無論是英國還是內地,其現代法律制度的核心都在於為消費者實現功能性的公平,承認銷售商更有能力應對與交貨相關的風險。普通法與大陸法體系在這一問題上的共識,為香港的法律改革提供了依據,畢竟香港本身就處於兩種法律體系的交匯點,具備獨特的優勢。

需特別說明的是,儘管英國《消費者權利法》將風險與所有權分離,但所有權轉移仍是關鍵的法律要點。對消費者而言,這一區分能提供重要保護,尤其在銷售商倒閉的情況下:若消費者已付款但銷售商在交貨前倒閉,所有權是否轉移將直接決定消費者的身份,是無法優先受償的普通債權人(大概率無法追回款項),還是貨品的合法所有權人(可要求取回貨品)。這種設計既保護了消費者免受交貨風險影響,又在複雜情形下維護了其所有權權益。

三、香港變革的理由

香港與其他司法管轄區在消費者風險保護上的差異,突顯了其在消費者權益保障領域可以改進的地方。由於將風險與所有權掛鉤,香港的法律將過重的風險負擔轉移給了消費者,在跨境電商交易量巨大的當下,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若香港參照英國《消費者權利法》的原則修訂法律,將帶來多項關鍵益處:

  1. 提升消費者信心:通過提供更清晰、更有力的保護,香港可增強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進而促進線上及遠程購物的發展。
  2. 推動良好商業實踐:由銷售商在交貨期間承擔風險,將促使企業採用可靠的物流方式、妥善包裝貨品,並快速解決貨品丟失或損壞問題,從而營造更公平、更可靠的市場環境。
  3. 與國際接軌:香港一直致力於與國際實踐對齊,修訂貨品買賣領域的消費者保護法律是順應這一趨勢的合理舉措。此舉將使其法律體系與英國(普通法體系)及內地(大陸法體系)等較為公平有效的模式保持一致。

四、推進路徑

香港的改革方向可以通過修訂《貨品售賣條例》,或考慮制定單獨的現代消費者保護法,既能更好地維護市民權益,也能鞏固其公平、先進經濟體的聲譽。英國《消費者權利法》的經驗,以及與內地《民法典》在這方面的原則基本一致,均表明在風險轉移問題上採取保護消費者的立場不僅可行,更是現代市場環境下的舉措。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Mondaq uses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set out in our Privacy Policy.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