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说的 专利挖掘指的是从研发成果中提炼出具有专利申请价值的技术创新点和相应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说的 专利二次挖掘是针对已委托到代理师手中的技术方案所做的深度挖掘。相对于技术方案形成前的专利挖掘,二次挖掘像是"戴着脚链跳舞",会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发明人给出的技术方案。
作为企业,申请专利之后最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占比最高的应该是专利授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明人、企业IPR以及专利代理师三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提交的不在此讨论范围)。
首先,需要发明人在获得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或者一个想法时,形成技术交底书。而交底书作为技术方案最初的承载体,需要尽量描述清楚技术方案,且提供详细的实施过程,技术交底书的质量对代理师后续专利文本的撰写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需要企业IPR或代理师,对发明人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新创性的初步检索。因为,决定 专利申请是否能够拿到授权最关键的因素是新创性(其他因素暂不讨论),代理师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指的不仅仅是技术方案,而是具有一定新创性高度的技术方案。
经过新创性检索之后,对于那些新创性高度不够的技术方案,是否就直接放弃申请呢?如果不放弃,是否可以尝试通过深度挖掘来弥补该技术方案在新创性方面的缺陷呢?
答案是肯定的,代理师(或企业IPR)可以尝试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二次挖掘。二次挖掘是建立在对技术方案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后续工作,扩展出能够充分体现出该技术方案的创新点的一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文作者的经验,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二次挖掘:
方式一: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找出能够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组合,并针对每个技术方案中各个步骤进行细化。
下面举例说明。
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运行时间对蒸发器表面结霜量判断是否进行除霜,由于除霜过程开始偏早或偏迟,导致风冷无霜冰箱除霜效果不佳。
技术方案:根据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蒸发器的进口温度以及冰箱的开关门状况,找准除霜切入的时间点,提高蒸发器表面结霜量估算的精确性,增加除霜时机的合理性。
细化实施过程:检测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蒸发器的进口温度以及冰箱的开关门状况,根据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蒸发器的进口温度以及冰箱的开关门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处理,完善具体如何根据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蒸发器的进口温度以及冰箱的开关门状况确定除霜的场景与不除霜的场景。
扩展方向:技术方案是从除霜切入时机出发进行的改进,可以与发明人沟通,确定是否可以从除霜的过程切入,提供与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蒸发器的进口温度以及冰箱的开关门-状况对应的除霜方式,从而达到提高除霜的效果。
方式二: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过程关联起来,针对研发过程中涉及的系统、产品挖掘出有价值的技术点。虽然这种方式是发明人或企业IPR在申请委托前用的比较多,但代理师在二次挖掘时也可以进一步梳理,看是否有遗漏,在此便不举例说明了。
方式三: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关专利、相关产品,增加有价值的资源储备以提高自身专利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的关键技术手段。
下面举例说明。
技术问题:现有净水器包括三级过滤装置,净化效果好但是三级过滤装置占用面积较大。
技术方案:采用三级过滤复合滤芯,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滤芯占用面积。
竞争对手:已有三级过滤复合滤芯产品,三级过滤复合滤芯包括活性炭滤芯、超微滤膜滤芯和除菌/抑菌滤芯。
扩展方向:研究竞争对手的三级过滤符合滤芯的结构,发现除菌/抑菌滤芯需要定期更换,成本较高。经过与发明人沟通确定,可以升级除菌/抑菌滤芯,在活性炭滤芯上端通过超声焊接固定一层电晶膜,赋予组件抗菌除病毒的功能,能进一步提高除菌/抑菌效果,不用经常更换,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将超微滤膜滤芯替换为超滤微孔反渗透PTFE膜,进一步扩展超滤微孔反渗透PTFE膜结构与制造方式,可以避免反渗透。
以上仅是本文作者的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