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27 September 2024

东南亚假冒汽车零部件激增,品牌所有者应当如何应对?

R
Rouse

Contributor

Rouse is an IP services business focused on emerging markets. We operate as a closely integrated network to provide the full ran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from patent and trade mark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o commercialisation, global enforcement and anti-counterfeiting.
在这篇客座文章中,罗思国际律师分析了导致东南亚假冒汽车零部件激增的原因,并探讨了品牌所有者如何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
Worldwi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在这篇客座文章中,罗思国际律师分析了导致东南亚假冒汽车零部件激增的原因,并探讨了品牌所有者如何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

过去,消费者往往亲自前往实体店购买汽车零部件,以确保正确安装所购零部件。然而,随着线上平台的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

东南亚国家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摩托车,在城市化进程推动下,汽车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因而成为了真假汽车零部件的集散地。假冒品种类繁多,从基本的功能性配件到装饰品无所不包。最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假冒品还关系到车辆安全(如后视镜、车灯、刹车片、刹车盘和安全气囊)。

拥有庞大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受影响颇深。 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有汽车零部件假货大国之。2016 年至 2021 年期间,越南平均每年能够查获 31,000 件假冒汽车零部件。 

泰国是东南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仅 2019 年,泰国摩托车装配商和供应商的收入就达到 1460 亿美元,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收入达到 1160 亿美元。但与越南一样,泰国也长期为假冒汽车零部件问题所困扰,每年都会开展突击检查。例如,2023 年初,警方对曼谷西部某个城市的一个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查获价值超过 25 万美元的假冒汽车零部件。2024 年 5 月,警方对曼谷北部某个城市的一家零部件网店的线下实体店进行了另一次突击检查,查获价值超过 18 万美元的假冒摩托车零部件,这反映出售假活动有向线上平台转移的趋势。

目前电子商务在东南亚发展迅猛,这个地区的汽车行业生态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那些以卖假货出名的传统实体店现在正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与影响力,在网上扩张业务。它们采用最新的营销策略(如定向广告和搜索引擎优化)来吸引网上客户。因此,了解售假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品牌所有者制定有效的打假策略的关键。 

导致售假活动转往线上的几个因素

仿冒汽车零部件从传统市场涌入线上平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快速增长

精通科技的年轻一代推动了东南亚网购的蓬勃发展。在各种区域性协定的支持下,跨境贸易活动也迅速转向线上。现在,消费者主要通过各大国际电商平台(如虾皮和 Lazada)从国外购买替换用的汽车零部件。由于这些消费者依赖卖家提供的商品信息,而卖家所提供信息往往掩盖了商品的真实来源,因此消费者经常被误导,以为这些标着“代工厂货”、“中国国内行货”或“泰国进口水货”的商品来自可靠的汽车零部件集散地(如泰国或马来西亚)。 

监管难题

现行法律被认为与线上市场的发展现状脱节,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地带”,导致假货交易激增。虽然大多数国家都要求线上平台保障消费者安全并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活动,但这些规定不够具体明确,而且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 对平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要求不一致;
  • 对平台确认卖家身份的要求不一致;以及 
  • 国家和地区行政部门的线上、线下检查行动之间协调不足。 

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实体店需要定期接受有关部门检查,而网店则可轻松逃脱此类监管。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部门没有足够多的人手来检查线上平台,从而无法迅速采取行动来打击平台上的侵权商品。

线上平台消极不作为

尽管假货数量激增,在多数情况下,电子商务平台还是要等到品牌所有者提出请求后才履行监管职责,并将可疑商品下架。平台,尤其是国内平台,通常只遵守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即便是国际平台(如虾皮和 Lazada),在不同国家对待侵权商品的处理办法也常常差异极大。例如,阿里巴巴(麾下拥有 Lazada)在中国主动扫描并及时下架某些品牌的假冒商品,但这种做法并未在其海外平台(如 Lazada 越南站)得到一致执行。因此,品牌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与精力,针对各国平台(即使它们属于同一个集团)制定即节省时间又经济高效的线上维权策略。 

导致线上平台行动迟缓的另一个原因是,很难检测出线上众多汽车零部件的假冒品。具体而言,存在如下困难:

  • 在数码照片上识别出商品的技术特征和其他具体特征;
  • 卖家使用正品的广告材料来宣传假冒品;以及 
  • 区域内品牌所有者之间缺乏主动合作。

假货卖家日益老练

数字市场中的假货卖家日益老练,利用平台行动迟缓以及线上维权整体力度薄弱的现状,想方设法地向更多消费者进行销售。它们采用各种新鲜手段来销售汽车零部件。最常用的手段包括:

  • 通过多个克隆账号销售相同商品;
  • 提供模糊信息或误导性信息;
  • 在商品照片中隐藏有别于正品的各种细节;以及
  • 利用商标缩写或当地不同写法来逃避平台系统的自动扫描(如将“BRAND”写成“Br4.nd”)。

随着直播卖货的兴起,外国卖家开始雇佣本地员工直播卖货,在拿到订单以后才从海外寄出商品。这种做法让它们无需使用实体仓库,这样就能逃避有关部门的检查。这种做法还模糊了假货卖家网店与传统实体店之间的关联,即使假货卖家之前已因售假受到处罚。有些外国卖家甚至更明目张胆地建立或利用当地市场内的配送中心来交付网上售出的商品,并使用虚假的寄件人地址,给有关方面的调查行动带来了困难。

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变化

网购因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消费者中间日趋盛行,也导致假冒汽车零部件的需求相应增加。有些商品(如后视镜、冷却液和雨刮片)过去只能在昂贵的汽车店里才能买到,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并用户可根据附有简便的安装说明在家中自行安装。不过,虽然网购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获得比传统实体店更便宜的价格,但许多商品是假货。消费者辨别真假商品的能力有限,再加上欠缺安全意识,影响了其购买决策,导致他们买到了假冒品。换言之,消费者对经济方面的考量往往更甚于对安全的关注。 

战略建议

品牌所有者可通过以下创新做法,更有效地打击线上平台上的假冒汽车零部件。 

加强跨境综合维权 活动

为有效打击假冒汽车零部件交易,企业须全面了解整体维权环境,并在所有东南亚市场采取综合行动。仅仅关注其中的重点市场,可能会给线上卖家提供可乘之机。比如,由于在非重点市场实施侵权行为较少被品牌方起诉,或较少面临品牌方维权活动带来的压力,假货卖家可能会将假冒汽车零部件从这个国家出口到其他邻国(或相反)。考虑到东南亚各地各自为政,且政策规则不完善,假货卖家更容易利用这种情况。

品牌所有者还可利用边境管控防止假冒汽车零部件进入该国。这方面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行政工具是“海关备案”。品牌所有者可通过完成海关备案获得保护,避免侵权商品进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边境。不过,如果海关官员不熟悉正品特征,仅仅在海关申请品牌备案并不足以提供有效保护。为最大限度提升海关备案措施的有效性,品牌所有者应当:

  • 与当地海关保持密切合作;
  • 定期为海关官员提供培训,特别是在之前曾查获过某些品牌假冒品的海关检查站;以及 
  • 及时向海关提供假冒品的可疑特征,以及非法进口商相关情报。 

加强不同地方团队与海关之间的合作,对于打击假冒汽车零部件至关重要。有时候,某个地方团队可能难以协助海关对邻国团队生产的商品进行验货。这可以通过加强不同地方团队之间的内部沟通来解决。 

品牌所有者还有必要实现地方团队与海关之间的情报共享,这对于识别跨境侵权者至关重要。这类侵权者往往经营规模很大,并在其他国家设有大型仓库。这类情报可支持海关更好地开展执法行动。 

有关方面还可利用技术手段弥合东南亚各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比如在该地区的所有海关部门和品牌方之间建立实时沟通管道。

加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要解决东南亚地区线上平台假货激增的问题,关键在于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品牌方、政府部门和线上平台之间的合作。

有关方面早就应该合作建立一个线上监控系统,对东南亚各国之间包括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在内的各类线上交易活动进行有效管理。鉴于要达成一项地区性协定尚需时日,各国政府可考虑先实施一项适用于本地区所有线上交易活动的地区性行为准则。作为临时措施的行为准则可引入一些标准化实践和监管要求,为各国政府最终达成全面协定铺平道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行为准则还应牵头各大国际电商平台联合开展行动。这类平台在线上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推动更多平台采用并遵循这些标准。

就汽车零部件领域而言,品牌方应以当地汽车协会成员的身份积极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推动后者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其适用于线上卖家(包括要求提供实体店需要提供的所有原产地证明文件)。这类合作将有助于:

  • 对线下和线上市场维持一套相同的标准;
  • 防止消费者买到假货;
  • 确保汽车零部件是正品,且质量合格;以及 
  • 为实体卖家提供健康的交易环境。 

有关方面还可考虑打造一个集中化的合作平台,让品牌方和执法部门能够在平台上合作跟踪可疑线上卖家在不同国家的业务活动。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可减轻执法部门的工作量,减少品牌方在这方面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并显著改善本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提升消费者认知

向消费者宣传假冒汽车零部件的危害,将有助于改善当前状况。尤其是在各方面资源不足的地区,人们购买假货的原因主要是重视价格甚于安全。 为扩大这类宣传计划的覆盖面,汽车品牌方可与政府部门合作以提升消费者认知。

另外,建议企业在商品验证环节加入技术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消费者验证新购入的汽车配件是否是正品。特定形式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在东南亚消费者中间日益普及,可被广泛应用。品牌所有者还可建立数字渠道,供消费者用于验证可疑商品或举报可疑卖家。此举同样有助于轻松识别并清除欺诈卖家,从而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线上市场。

本文首发于IAM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Mondaq uses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set out in our Privacy Policy.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