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2025年假冒与盗版监控名单报告》已于五月发布,距其2022年发布上一份报告时隔三年。该报告系欧盟版"美国特别301报告",本文重点分析其中涉及的商标假冒问题。
该报告指出,东南亚地区在实体市场和数字平台层面仍面临假冒商品与网络盗版的双重挑战。具体而言,该地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执法力度薄弱、大规模假冒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存在,以及中介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在执法能力与政策建设方面表现参差——泰国、印尼等国取得显著进展,而越南、柬埔寨等国仍存在顽固性治理难题。
报告特别指出,电子商务及社交媒体平台正日益成为假冒商品与盗版内容的推广渠道。其中,Shopee(虾皮)、DH Gate(敦煌网)和Tokopedia等平台因审核机制薄弱、假冒商品泛滥等问题被重点点名。此外,相关监管机构对电商平台侵权行为的应对措施亦存在标准不一现象。值得警惕的是,网络药房销售假冒药品的问题同样呈现蔓延态势。
欲深入了解东南亚地区线上执法面临的挑战,请参阅此专项分析报告。
报告按国别列明了假冒商品问题最为突出的实体市场清单。
泰国
泰国自2022年报告发布以来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强化网络执法与实施网站屏蔽措施方面成效突出。然而,曼谷MBK购物中心、铂金市场及帕蓬夜市仍存在大规模假冒商品交易现象,服装、鞋履、手袋等商品公开售卖的情况屡禁不止。调查显示,MBK中心部分商户已形成完善的跨境供销网络,其供应链甚至延伸至越南与中国。尽管当局频繁开展突击检查、警示宣传等执法行动,但因行动信息提前泄露且无法追究市场运营方法律责任,实际整治效果欠佳。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的芒加杜阿市场与丹那阿邦市场仍是假冒商品零售与批发的核心集散地,据报告显示执法突袭收效甚微。同类问题在万丹省及巴厘岛等其他地区持续存在,当地市场仍大量流通以游客为主要目标的假冒商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在历年监控名单中屡被提及,凸显出印尼执法体系长期存在的治理困境。
越南
尽管执法部门定期开展突击检查,越南各大实体市场的假冒商品交易仍呈泛滥之势。具体而言,胡志明市的西贡广场、滨城市场以及河内的同春市场作为主要集散地持续存在侵权问题,据报告显示当前处罚金额过低导致震慑效果微乎其微。此外,宁协市场、天空市场、金边市场及丹生市场等其他区域也被查明存在大量假冒商品,这表明假冒商品交易已成为贯穿越南全国的体系性治理难题。
马来西亚
尽管权利人不时发起突击检查,吉隆坡的茨厂街、塔普拉广场和成功时代广场等重点市场仍持续大量流通假冒商品。据多方报告显示,当地主管部门对权利人投诉反应消极,实际执法行动寥寥——执法部门普遍将此归咎于人力配置不足等体制性缺陷。
新加坡
2025年度报告并未将新加坡列为假冒或盗版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不过,该国会偶尔出现在以下两种侵权关联场景中:一是作为侵权商品的转运枢纽,二是为侵权活动相关的域名或服务提供服务器托管。
菲律宾
马尼拉的巴克拉兰市场(Baclaran)和迪维索拉市场(Divisiora)仍是假冒商品(特别是鞋服类产品)的主要源头,部分商户已转向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格林希尔斯(Greenhills)和卡提马尔(Cartimar)购物中心同样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其销售的"高仿"商品问题尤为突出。尽管菲律宾国家调查局与海关局过往的执法行动曾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关利益方指出,由于侵权者数量庞大且持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前执法力度仍显不足。
欧盟委员会《2025年假冒与盗版监控名单报告》与美国"特别301报告"相似,兼具横向比较各经济体表现与识别具体治理难题的双重功能。报告明确指出:首先,线上执法效能不足是本地区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短板;其次,实体市场侵权问题在多数司法管辖区仍显突出;再者,知识产权执法部门长期面临资源掣肘,而全区域范围内网络中介责任立法的不统一,更构成了深层次的制度性障碍。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